当前位置:首页 > PHP文摘 > 列表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发布:smiling 来源: PHP粉丝网  添加日期:2022-09-18 07:24:53 浏览: 评论:0 

我的一个堂伯,在外地工作了20多年,前几年回到村里建了一栋120多平米的新房子,此后,就在家里养老。

他平常很节省,为人也很低调,在和其他村民聊天的时候,就说自己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才1500多元,只够维持生活开支的。

后来,村民们无意中得知,原来堂伯的名下拥有几十个商铺,每个月收到的租金就有50多万元。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在90年代的时候,堂伯就去了外地打工,起初的时候,由于父母在家,堂伯每隔1-2年也会回家一趟,后来,父母去世了,堂伯也就很少回家了。

由于很少和家里的亲戚联系,所以,亲戚们偶尔会打个电话和堂伯,只知道堂伯在一个物流公司上班,工资待遇也很不错。

过了十几年后,不少的村民都已经记不清堂伯的模样了。

直到几年前,堂伯已经50多岁了,这才回到老家,打算在家里建一栋新房子,说以后就准备在村里养老,不再出去打工了。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当时,由于老房子的宅基地不够宽,邻居就提出将一块200多平米的土地卖给他,只需要30000元就行了。

家里的亲戚也觉得比较划算,劝说堂伯花钱买下,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家里建一栋小别墅了。

可是,堂伯考虑了几天之后,却说只打算在家里建一栋普通的房子。为此,堂伯和邻居商量了几回,就只买下了100多平米的土地,建了一栋2层高的房子,装修得也很简单。

当时,堂伯的两个子女都去了国外,很少回来,听堂伯说,两个子女都在国外的外贸公司上班,年薪也有30多万元,只不过,开支也不小,所以,存不到什么钱。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建了房子之后,堂伯就家门前开辟了一片菜园,种了不少的蔬菜。

平常呢,堂伯也比较节省,家里有空调,可是到了夏天的时候,他却很少打开空调,只有亲戚们到家里来的时候,才会打开空调。

有时候,为了节省几元钱的车费,到了集市的那一天,堂伯一大早就走路去镇上的集市了。

因此,村民们都觉得,堂伯在外打工那么多年了,省吃俭用地攒下了一些存款,所以,他才会这么节省。

只不过,当家里的亲戚遇到一些困难了,堂伯也总会借钱出来提供帮助。村里修路、修水渠的时候,堂叔也会捐一些钱出来。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后来,一个外地的企业老总来村里开办加工厂,而这个老总正好也认识堂伯。

为此,村民们这才得知,堂伯在物流公司上班了几年之后,然后就辞掉了工作开了一个几十平米的小超市,经过10多年的努力,规模不断扩张,最终变成了几个大超市,有100多个员工。

随着年纪大了,堂伯也有了退休的打算,所以就将这几个大超市卖掉了,至于赚到的钱,则用来买下了几十个商铺,如今,这些商铺每个月的租金就有50多万元了。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得知了真相之后,村民们都觉得有点惊讶,甚至都有点不敢相信,谁也没有想到,堂伯会这么有钱。

之后,一些村民就开玩笑说,堂伯也太低调了,家里这么有钱了,何必这么节省呢。堂伯就说,无论家里有钱没钱,对于他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总结:

总的来说,当一个人有钱之后,却能够始终保持低调,这其实也是一种优点,为人低调的人,心态会很乐观,与此同时,往往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网友二:

俺庄上的老柳头,今年七十岁左右,听说当过兵,中越边境冲突时打过仗,后来就退伍回家,也当过几年村干,平时在家种地。他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安家,要接他到城里去住,他说住不惯,仍然和老伴守着二亩地过日子。春节时儿子一家回乡过年,也都是打个出租车回来,见到三老四少就打招乎,人家问他在外干什么,他总是笑笑,说是在工厂打工。

他有个邻居,姓郑,人家喊他郑二,早年家里穷,大人孩子连件整衣服也没有,老柳头没少接济他,家里来了亲戚,也常把郑二喊去喝酒,每次郑二都会喝醉,一喝醉就哭,说自己穷命。

这二年,郑二的儿子在外面发了财,郑二也抖起来了,见人就炫耀儿子有本事,有一次,他在儿子家过了几个月,回来时拿一包大中华烟,给了老柳头一支说:老柳哥你尝尝这烟,两块钱一支的,别看你儿子大学毕业,也不过给人打工,我那小子,虽然未上大学,混得比你儿子还强。老柳头笑着说:你那孩子从小就看出来有出息。你在那过了几个月,闲吃闲住不闷吗?郑二说:是啊,我叫他找点事给我做,他托人安排我去管厕所,你没见过,那厕所比你儿子住房还漂亮,里外贴瓷砖,连一点气味也没有。每天就是用水冲一下,换点纸,一点事也没有。,还给千把块一个月。

只要喝点酒,郑二见人就夸儿子有本事,就和人讲城里厕所。老柳头仍然在家种地,每天吸着三块钱一包烟。有一次来亲戚,他又喊郑二去喝酒,郑二掏出烟来说:吃我的,我这是十块一包的。刚端酒杯,几辆高档轿车停在门前,从轿车里走下一位须发皆白满面红光的老人,他身后跟着老柳头的儿子,还有几个穿军装的年轻人。他健步走进院子,老柳头忙迎出去,拉住老者的手说:老首长,你怎么来了?老者端祥着老柳头说:小柳,你怎么老成这样了?老柳头笑着说:首长也老了,当年在战场上我拽你都拽不住,现在眉毛都白了!老者朗声大笑说:是的,咱们都老了,也该老了,那时你还是个童男子,现在你儿子都成国企老总了,我们还能不老吗?老柳头的儿子连忙说:老伯说笑了,我不过是替国家打工,比起你老,我们差多了!老者竖起大拇指说:说得好!我们都是为国家打工。

老者让人从车里搬来两箱酒说:我今天特地带来两箱二十年的茅台陈酿,咱们共同尝尝。

郑二见状要走,老柳头不让,他说:首长也是农村人,从来就没有架子。老者说:对,我从小讨过饭,即然是小柳的客人,也就是我的客人,大家一起喝酒。

那天,郑二没喝醉,尽管那酒让他馋的流口水,在那样场合,他也只好斯文地用舌头尝一尝。

后来听郑二说,老者当时是团长,老柳头给他当警卫员,曾在战场上救过他命。就在那场战争结束时,老者去了西藏,老柳头那时在医院疗伤,没能跟他去,离休前后,他一直在找老柳头,一直未打听到。直到他儿子在国企上班,结识了老柳头的儿子,才有今天这场面。

从那之后,郑二再也没讲过他儿子有本事,见人就讲那天的酒是怎样的香,老柳头那首长官有多大。

网友三:

在我丈母娘家村里就有个低调的大婶。

大婶家里条件一般,人不是很聪明的那种,在家种地,只读过小学,但是生了个儿子却很厉害,大家都知道农村能考上重点大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这位大婶的儿子却考上了清华大学!

大婶的儿子从小看起来都不一样,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他却在看书,自觉的哟。上课的时候经常和老师辩论,老师有时候都争不过他,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高中的时候就在镇上的高中读的,每次奖学金都是第一!

儿子考上清华,那在镇上可是轰动一时,大婶不想摆升学宴,可是在亲戚的强烈要求下就大家一起吃了饭简单庆祝了一下。

这位大婶有多低调呢,做客车回家的时候,听别人摆龙门阵说我家孩子考上了川大,全车都夸奖。问大婶呢,大婶都说什么学校,只是说了差不多,孩子自己努力。并没有炫耀自己的孩子能上清华呢!

孩子博士毕业后去了国家科研单位,待遇很好,给大婶每个月很多钱花,大婶依然很朴实,对人很有礼貌,和人聊天,从不炫耀,反而夸别人的孩子厉害。周围的人都很佩服她!

网友四:

在我心里最低调的人非我的姥姥莫属。

我的姥姥去世快一年了,活了91岁,据我老妈讲姥姥的娘家曾经是地主,相当于现在的富豪了,姥姥年轻时特别漂亮,在那个大革命的年代有钱又漂亮就是个麻烦,必须赶紧嫁出去,还得嫁个穷人,经我的姨姥爷介绍,就和从山东逃荒过来的我的姥爷结婚了,我姥爷当年长的也是一表人才,就是太穷了,在山东老家实在过不了,卖了所有的家当就来投奔在五常的表姐,历经磨难找到表姐基本已经身无分文了。就这样的条件他们结婚了。

成家后他们都在生产队大集体干活,赚工分养家,老妈说最难的时候过年没钱,姥爷借了五块钱过年,姥姥硬是把钱缝在被子里一分没花,过了年就把钱还给了人家,接着他们的孩子一个一个出生,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都慢慢长大,姥姥依旧过着节约的日子,别人看了总觉得很穷很穷,大米不舍得吃,就吃玉米面,省下的大米用大缸装起来留着吃,老妈说在国家闹粮慌的年代她居然把两大缸米存发霉了,为了这两缸米她后悔了好多年,在她的字典里什么东西都得备足,永远怕不够,随着孩子们成家立业,有农民,公务员,商人各个都很出色,即便是农民,在农村日子也是过得也不错,但是她依旧保持她的节约路线生活,年轻时去市场卖园子的小菜赚钱,老了就每天过着糊鞋垫,缝鞋垫,卖鞋垫的日子,谁也改变不了她,经商的老舅接她去城里住,给她请客保姆专门照顾她,但她必须带着她的鞋垫,还说高档的地方没有卖鞋垫,肯定快,无奈舅妈找人包了她所有的鞋垫,她更着急了,说这个地方鞋垫卖的太好了,得赶紧回家继续加工,让人哭笑不得。反正我们家几乎所有人在每年九十月份都陪她卖过鞋垫,无论多大干部。

其实她根本不缺钱,儿女都特别孝顺,既给钱又都能陪着,对于她来说一点生活开销没有,所有的生活费用都是孩子们花,她还有养老保险,在农村这个年龄有养老保险的她是独一个,可她的性格就是这样80多了还得继续出摊儿,但是人是会慢慢变老的,对钱没有概念,不再关心自己还有多少钱,老的像个孩子,会跟她的重孙女抢吃的,会跟孩子说让我尝尝你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味,慢慢不能自己吃饭,穿上尿不湿,最后永远睡去!

最后整理她的衣柜时有好多没摘标签的新衣服,有很多当年做鞋垫时不舍得用的大块布,她从不与人炫耀他的孩子有多优秀,在外人看来她过得永远是揭不开锅的日子,她总说家有余粮,生活不慌!不管现在有多少钱,在遇到大事儿的时候都不够花。这就是她的一生。

网友五:

要说到最低调得人有多低调,那我真的可以要跟你说说我的室友了。还记得那一次我们刚上大学,去寝室报道,我记得非常清楚,是他爸他妈领他来的,他在那一声不响的坐在那里玩儿手机,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妈一手操办。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在我的第一印象当中,这个人其貌不扬,身材也不是特别的高大,属于那种家庭的乖乖男之类的,而且自己的动手能力也不是特别的强。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也因此,我们在平常学习生活当中,这个人也不是特别的认真,平常的生活活动,他也不去参加。任何考试也不会考的特别高的分数,学习不好活动不参加,他在寝室没事的时候就是打游戏,别说多低调了。就连老师,有的时候都在怀疑,这个班级里面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人呐?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但是你要是看这个人的话,穿着什么的打扮什么的,吃穿用度都不是特别的好,也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在我们寝室人的眼中,他这种人就属于那种家庭环境不是特别的好,然后呢,自己也不是善于交谈的人。但是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啊,所有的现实给了我们狠狠的一个嘴巴子。

还记得那一次我们聚餐大家呢,第一次聚餐胡吃海喝,也就是不小心喝多了,喝多了只后啊,这嘴上的门啊就保不住了。保不住呢,就开始互相的谈起了自己的身世也因此让我们头一回认识到了他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本来在我们的心目当中,他的家庭应该属于那种家庭环境不好哇嗯然后自己也不是特别努力的那种。

在农村里,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不过,他爸竟然是中国银行的副行长,他妈是国企的高级财务师。平常的生活费那都是五六千。任何吃穿用度,他都不用管,都是他妈一手操办,而且他每个月这些钱呐,都没有花在别的地方,他都拿去冲游戏了,到那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啊!我说我们怎么看不到他钱花在哪里嘛,感情是直接都充游戏里面了呀。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了。真正低调的人,只要是不喝点酒,他可以一直的低调下去。而且,低调的让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家庭什么样的,就像曾经我看过一个新闻一样。

在东北,别看着一个人带着金链子,穿着貂,没准儿他每天还在还着房贷。但是在广东,不要认为一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在小摊上吃着包子喝着粥,没准儿他心里盘算着,自己的第二个别墅要怎么装修才好。因此,最低调得人有多低调,可想而知。

网友六:

要说在农村低调的人其实也很多的,很多人可以说“其貌不扬",但对挣钱那是特别有本事的。相反有的人不是很富反而特别爱显摆,生怕别人说他穷一样。对于低调的人,人们都是很敬重的。我举两个我身边的例子吧!1.我一亲戚以前(八九十年代〉是卖牛的,因天天与牛打交道,所以基本上每天都穿一烂绵袄,一辈子也没讨到媳妇,平常生活也低调。不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就一乞丐。他也不反驳,九三年由于得重病过世了,亲戚从他家里找出来八万块钱。

那个年代八万元是什么概念?2.重庆有一老人在九七之前在城边上有一幢老房子,后来改建成楼房。平常就靠收房租和外出帮人做石匠活生活。他训说那时他收租就有几干块一月。平常生活记帐式的,一天开支不超二十元。后来重庆改直辖市征地占房。听人讲得了一干多万,但他生活还保持记帐每天不超四十元。二干年左右过世,他把余下的钱捐了。这就是低调但让人尊敬的人,哪像现今社会上的“富二代、拆二代、暴发户”等,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有钱一样!

网友七:

张伯,20年前在省城拥有一套房,但是,他在老家,只有一双草鞋一身满是补丁的泥巴衣服。为了节省60块车费,他扛着80斤大米翻过两座大山步行4个小时,坐中巴车回单位报到。4个女儿出嫁,统统陪嫁66666元。

左右邻居们,只知道张伯在省里某单位工作,每年春耕、秋收和过年都会回来帮忙,但从来不知道他家很有钱,直到他大女儿出嫁。

张伯有4个女儿2个儿子,个个能说会道,尤其是那一手毛笔字,十里八村的人都很佩服。

他大女儿出嫁那一年,木匠把家具做好了,张伯要支付工钱,他拿出的钱一搭一搭,整整齐齐,全是百元钞票,最关键的不是多,而是这些钱都已经发霉了,与他们家的生活状态极不匹配。

我印象中的张伯,一年四季只穿草鞋,一身的泥巴衣服,肩膀上不是扛着一架犁就是一把锄头。常常听一些人说,他很小气,很吝啬,那么好的工作单位,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穿。但,张伯从来不去理会。

为了省60块钱,一个人扛80斤大米在山里走4个小时才天亮

张伯在贵阳上班,在20年前,从我们老家到贵州贵阳,只有中巴车,一共有两条路,路费相差60元。

一条最便捷:家门口上车,但是路费贵。就是从我们老家出发到我们乡里,坐中巴车到县城,然后再转车到贵阳。

另一条最省钱:翻过两座大山,穿过无人区,路费便宜60元,但翻山越岭很难走。

从家里出门就是上坡,离开我们寨子之后,这一侧的山路最陡最窄,沿途没有人家(就是现在有些地段还没有手机信号),到达山顶后再下另一侧山,那边有3公里长的黄泥巴路,下雨天很滑,最容易翻下山沟。很多农户的牛从山上滑下去,连尸体都找不到。

就算是白天,空手走这条路都很吃力,更不用说晚上一个人扛着80斤大米了,那种艰难,只有张伯一个人懂。

翻过两座大山,空着手什么也不带的情况,至少要走3个小时,才能到达有中巴车的地方。据张大娘说,张伯每次离开老家回单位上班,凌晨1点就要起床,吃一碗冷饭后,扛着80斤大米往山上走去,他从来不要家人送,那么多年,总是一个人来,一个人去。

那个时候,中巴车班次很少,想要当天到达贵阳,张伯扛着80斤大米,必须在天亮前赶到中巴车出发站,否则就得在途中住宿一晚,张伯舍不得花那钱钱。

每年回家3次,春节只停留1个星期

张伯在贵阳工作,具体什么单位没人去问,只知道他每年都可以请假回家。在春耕、秋收和过年,这三个时段,我们都可以看到张伯。

张伯每次回来也是走那条最省钱的山路,从来都是空着手,穿一双草鞋和满是补丁的衣服。如果遇到我们在山里放牛,他就会找我们借砍柴刀,砍一大捆柴扛回家。遇到家人在地里干活,他就直接去地里了,饭也不吃先干到天黑再收工。

在老家,很少能听到张伯的声音,就算是孩子们顽皮捣蛋,他也不会大声吼骂,而是耐心教导。

回到老家的张伯,从来就是穿着草鞋,衣服满是补丁,周围的人都说他很“小气”,挣那么多钱都舍不得花,一辈子活得太没意思了。但是,张伯从来不去理会这些,只是嘿嘿一笑,又去干活了。

虽然每年春耕、秋收两个季节,张伯都会请假回来半个月,但是在春节那么重要的时间,他最多只呆1个星期,并且从来不走亲戚。就算是除夕之夜,他也只是在香火前烧烧纸,不放鞭炮,桌子上全是园子菜,就如同平日里的一日三餐一样。

张伯的生活习惯也受到一些人的怀疑,有人怀疑张伯根本没有工作,只是在外面打工,也有人说他很吝啬,很低调,很小气。各种声音都有,但他从来不理会。直到他大女儿出嫁,所有人对他的看法都变了。

女儿出结婚,陪嫁66666元

张伯有4个女儿,统统师范毕业,除了小女儿以外,全部是老师。大女儿出嫁那一年,人们对张伯的看法也彻底改变了。

在我们这农村,嫁女儿没有特别的嫁妆,家具是本地木匠手工制作的,都是常用的桌子、凳子、衣柜、木箱、洗脸架等。

到了女儿出嫁的年龄,家里就会去自家的森林里砍树木,风干后制作家具。张伯的大女儿出嫁那一年,家具特别多,就连婴儿玩具车都有。

家具打造完工,张伯拿出了一叠一叠的钱,工人们一看 ,那些钱都发霉了,但并不影响使用。大伙还打趣地问他这些钱到底放了多少年。张伯只是淡淡地说:哪有什么钱呀,几个娃要读书要吃饭,连衣服都穿不起了。

一时之间,张家有钱的消息被传开了,人们纷纷议论,说他们家的钱一搭一搭都发霉了,多得数都数不清。

转眼就到了张家大女儿出嫁的日子,张伯的穿着有了新的变化,脚上还是一双草鞋,衣服还是那么多的补丁,最大的区别就是衣服没有泥巴,很干净。张伯还是停不下来,忙里忙外,招呼客人,端茶倒水,非常热情。

当地的风俗,嫁女儿,正酒席是在头一天,第二天早上发亲。在头一天,张家的亲戚朋友都会来祝贺,有3辆贵阳牌照的车停在路口,是张伯的同事,一行10几个人,他们在张家院子里放了好多的鞭炮,那场面真是地动山摇,几百年的老寨子,从来有过的热闹。

第二天一大早,接亲的队伍到了张家,吃完饭,大伙把家具捆好,张伯端着盘子牵着女儿从屋里出来,盘子里铺着厚厚的钞票,上面有一卷缠着红纸的土火炮。按照当地习俗,土火炮一响,主家准时发亲,那些钞票是女儿的陪嫁。

事后,有人才说出来,张家的陪嫁金额高达66666元。这在20年前的农村,真的罕见。要知道,我们老家是在2000年才通电的。大伙压根就没想到,一年四季穿着草鞋的张伯,嫁女儿竟然那么大方阔绰。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张伯退休在家,种种地,养养鸡,穿着照样朴素,夏天还是喜欢穿草鞋。左邻右舍的年轻人,都开着10多万的小汽车,而张伯家只有一辆几万块钱的面包车,不是出远门,他们也很少开动。

有些人总会嘲笑张家太吝啬,太小气,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要周围的人家有什么事,或者需要帮助,他们都会主动站出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不吝啬。只是在生活品质上,低调得让人不敢相信,张伯在省城已经有2套房了。

网友八:

村里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膝下只有一个独生女儿,30年前女儿出嫁后。两口子40多岁看到村里人都外出打工,他们也就收拾起东西跟村里人到广州工地去干活。

结果到了工地两口子没技术,只能在工地帮人家和灰打小工。由于和灰湿气重,没干多久他的风湿病复发了。他一干腿就痛实在没法干了,就找老板结完工资准备进厂。结果岁数大了没厂要他们,干工地的工资也快花光了。

两个人没钱也不想回家,那时候广州拆旧房的很多,两个人就在没拆的旧房里住。每天就拿条蛇皮口袋开始捡废品卖,到春节村里人回家过年后,村里人都知道他们在广州捡垃圾为生了。

两口子在广州呆了近20年没回家,有时春节偶尔回家都在女儿那边住。直到前几年两个人年纪大了,就回家常住不外出了。但在他们身上看到的都是贫穷的样子!

回家就是女婿过来把房子的瓦换了一下,然后在女婿家搬回来几样,日常生活必用的小家俱。都没看他们花过钱买过什么东西啊!就这样他们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中,老头有风湿病就没种地但种了点蔬菜吃。

平常生活中也很少看他们买肉吃,村里人都还说两口子挺可怜的。确实是想吃肉时,都是去买那种很差很偏宜的肉来吃。反正就是很节约没钱的样子吧!

直到去年他们的外孙结婚要买房,女婿找到岳父希望借点钱。岳父问女婿差多少钱,女婿把情况说清楚后。老人直接让全款买房不按揭,当时女婿听到都傻了。心想全款买下来要80几万啊,自己全家辛苦这些年才挣30几万块钱。这是要借近50万块钱到那里去借啊!

最后岳父把存折拿出来一算,加上利息竟然有70多万块钱。老人说就一个女儿,现在外孙的事情该花钱了。就让女婿拿70万去买房,自己留几万养老就行了。最后女婿只拿了50万,而且说清楚是向岳父岳母借的钱。

后来村里人知道两个人有这么多钱,大家都不敢去相信。但事实摆在了眼前也要相信啊!去年过年的时候,女儿女婿已把两个人接走了。接过去享受真正的幸福晚年生活去了!

Tags: 农村低调的人 低调的农村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