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PHP文摘 > 列表

你见过身边的农村低调的人是有多低调?

发布:smiling 来源: PHP粉丝网  添加日期:2022-09-18 07:44:34 浏览: 评论:0 

我有一个同学兼好朋友,平时穿的吃的玩的都跟我们差不多,关键是人还很随和。脾气特别好。经常跟他打打闹闹开他玩笑他也不生气。他从来没跟我说过他家里情况。我只知道他爸妈常年在我们那一带做生意,也不知道做什么,但是我一直也没觉得他家是多么有钱。

读大学回来后,我考了个工作,请小伙伴吃饭。当时他来的时候带着女朋友来的,女朋友是我们高中同学,高中那会儿女的主动追求他的,当时他也没答应,不知道什么时候两个人在一起了。女的长的一般但是穿的挺好。我朋友穿的非常一般。我还觉得会不会是我朋友因为看女的家里有钱才跟她在一起的(现在想起来真觉得这想法可笑至极)。酒过三巡后我问了他最近在干嘛,到哪里工作。他回答我说一直没找工作,跟着爸妈做点生意。当时我还觉得他混得应该不怎么样呢。

直到有一天,我们单位弄招标,当时我负责会场的一些布置,和做些记录。这时我发现我朋友也来了。最后他中标了。要知道这个标可是三千万的标啊,做下来至少能赚一千万。一千万什么概念,我上班一辈子都挣不了。当时就把我震惊了。后来厚着脸皮追问他才知道,他们家是做医疗器械的。家庭公司,就他爸妈,舅舅和他四个人。说做点小生意。这个小生意我觉得可不得了,一年顶我一辈子。。。。。。这个朋友真是我见过最最最低调的了!

网友二:

1987年遭受到了特大干旱,汪楼村的东组和西组的村民因为争水发生了械斗。当时包村的乡长和几个村干部也在现场调解处理,在混乱中有两个村民的头也被打破了,最后,还是派出所的民警来了以后才平息了械斗事件。

汪楼村坐落在丘陵地区东西岗垄上,村子南面和北面,分别是两条田冲。在大集体的时候叫汪楼生产队,分田到户后就分成了汪西和汪东两个村民小组。

汪西是村子的上游,大集体全大队兴修水利时,在村子上游修建的有一个30多亩的大水塘,并在大水塘的北面修建了一个小型堤灌站,用于往村子北冲里抽水。

分田到户时,西组和东组的田地界限为:以村子中间南边以弯五斗田往西是西组的田地,以东是东组的田地;村子北面以葫芦田往西是西组的田地,往东是东组的田地。

用水的时候上游大塘的水一灌到底,也就是说水一直放到东组与外村交界的田块。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每次用水的时候,正常自然放水的时候,大塘的水放到东组最后一块末脚田的时候,塘楼日夜不停的放水需要8~10天。因为塘楼是五六十年代的那种小瓦楼,口径只有10多公分大。

如果碰到发天干西组的人从中作梗再堵下塘楼,越是天干水耗的就越快,水放到东组的下游就需要20多天,等放到东组的时候塘里基本就没有水了,稻子也被干干死了。

因此,东组每年用水都会遭受西组的人卡脖子。

这次放水发生打架事件就是因为西组的村民用破被套把塘楼给堵成了半楼水,西组每块水田里水都圈的很深,就是不往东组放水,有的妇女把持着田豁不让看水员动她们的田豁子。

当时正是六七月间天气晴空万里,骄阳似火,36、7度的太阳烘烤着田野,田里的水稻正在打萢,如果缺水稻子就会闷萢,出不了稻穗或是白穗子。

派出所民警去了以后,对西组的人们说:按照你们分队时的合同约定,水是放到东组最下游的,你们在上游堵水让下游的稻子干死,这是一种水霸行为,再堵水小心拘留。

最后东组的人日夜轮流在西组的田埂子上看着田豁子和塘楼。

那一年同一块稻田水渗到哪里,哪里的稻子就抽穗收获了。

到了1990年,为了解决两个组因为放水,年年吵架的问题,两个组商议决定把大塘分开。西组给东组在北冲交界的地方拨给东组6亩水田,让东组自费再打一口新塘。原上游大塘的用水权和管理权都属于西组的,水放到两个组交界的田块为界,东组永远不得用上游大塘的水了。

经过开会商议东组村民都同意再拿出4亩田,在北面的交界处重新开挖一口万方大塘。

在会上村民组长就提出了修塘的标准向全组村民招标让大伙讨论:

他的意思是:村民组拿出10亩水田开挖一口平均深度为4米,四角落地的26000多方的大塘。村民组出地,私人出钱按照要求把塘推好后,让他承包40年养鱼,40年以后该塘收为村民组所有。塘楼以上的水村民统一灌溉使用,塘楼以下的水由承包者养鱼,但不能往外抽水卖。

四角落地就是:塘底要基本水平,讨论后大家都说这个方案可以,按照这个深度和土方的要求,根据当时的物价需要10万元以上。但当时农村的万元户还寥寥无几,更别说让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推塘了。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说,让村子里最有钱的两户人家出钱推塘,可他两个都说没那么钱开挖不起。

会议连开了两个晚上,还是没有村民愿意拿出钱来推塘,组长说要趁近期天气晴朗,抓紧把塘推好,今天再找不到人推塘,明天只能到外村请人推塘了。

大家都议论说:着看样子咱村子的人还是穷啊,连个大塘就推不起呀。

又议了一会儿组长说:散会吧,咱们拿不出来钱来,只能请外地人来推了,大家起身就要回家。

这时,靠在树下蹲着5、60岁的王老面,对着地上磕磕他的旱烟袋说:“你们都确定不拿钱推塘了?”

有几个村民笑着问到:“怎么,王老面你还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推塘?”

王老面说:“组长,这口塘推的深度超过4米可以不?”

组长说越深越好。

“那好,咱明天就把合同签了,再拿政府去盖章公证一下,三二天后我就开始推塘。”

村子的人都很纳闷:王老面老实巴脚的种田不可能有那么多钱的,只知道他儿子在煤矿上打工,也没听说他挣的有多少钱呀。

第三天早上,村子里人刚刚吃了早饭,就见两辆汽车拉着两台钩机后面还跟的有两辆铲车开进了村子。

这些机械村民连见都没见过,开工放炮的时候,全村的人都来看稀罕,他们都纷纷猜测王老面那来那么多钱推塘。

领着机械推塘的负责人是他们邻村的熟人龚小刚,有好奇的村民就去向他打听王老面请的是那个大老板来出钱推塘的。

龚小刚对他们说,他儿子王奎早就是资产超过千万元的煤矿大老板了,他在给王奎管理煤矿,王奎开始在煤矿上挖煤,后来承包了一个煤矿,现在规模做的很大,生意也很好。

九十年代,是煤矿生意非常火爆的时期,王奎就是在这个期间掘到真金白银的,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王老面当时住的还是他爸爸死后撇给他的三间茅草屋,隔不两年就要用茅草修理一次。他和老婆平时穿的都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也舍不得吃穿,连成盒的香烟也舍不得买着抽,净在街上买那些烟叶子圈着吸。

经过两个多月的推挖,一个20000多方的大塘就推好了,平均深度推到了5米多深,大塘的主塘埂还用片石给砌好了。

有人私下里就问龚小刚推这个塘花的有多少钱,龚小刚说王奎计划投资15万元,具体花多少钱还没有算出来。

新塘推好全村的老百姓都非常满意,大家看着四角落地的新大塘,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天晚上王老面还在塘坡里演了一场电影表示庆祝。

之所以说王老面低调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

①儿子在外面经营一个煤矿是个很有钱的大老板,但他们夫妻两个从不在村子里炫耀,张扬,吃穿住的也都很普通。

②当他在会上说出自己出钱推塘时,村民根本不相信他们家会有那么多钱,为了不伤和气,他也不给村民争辩,只是用事实说话。

③他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不偷工减料,把新塘开挖的超过了村民组的要求和标准,为村子里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写在最后

王老面就是农村比较低调的人,儿子在外面开个煤矿那么有钱,村子里的邻居还以为他是在煤矿上打工的,他吃穿住的都很普通。当村子里富人都拿不出钱来推塘时,他却能拿出那么多钱修好了一个超出村子要求的新塘。王老面的新塘建好后,就可以使他们东组的水稻有了丰收的保证,多年后,当村民用着新塘里的水时,可能会有所感慨:这口塘还是他们看不起的王老面修建的。

网友三:

四爷爷是一个半残老头,右脚有些跛,嘴巴合不拢,说话有时会流口水,显得十分邋遢,而且还抠门的有些过头,时不时捡些东西回家,十分不讨喜。后来,县政府来了一帮人来表彰他,才知道他当过兵,受了一身伤,立过大功.....

一、残疾老头——四爷爷

我四爷爷是一个小半残老头,右脚有些跛,走路一瘸一拐的十分不利索,嘴巴上一条明显划痕,嘴巴合不拢,说话时会流口水,再加上他喉咙像是被熏坏了一样,说话时有些“呜呜”的,声音十分不清楚,甚至有些瘆人,村里人都躲得他远远的。

关于四爷爷的这身伤,村里人的说法很多,“和人家打架,被别人打的”、“偷东西被发现了,被人围殴了”、“烧窑的时候摔了,受了伤”等等,甚至还有“去闯关东,在深山老林里被黑瞎子扒拉的”,各种版本都有,但是好像没有一个是好话,四爷爷被这些流言蜚语传成了不学无术成天瞎混的不正经。

村里年纪小些的孩子,甚至是故意编歌谣笑话四爷爷:“小瘸腿,兔子嘴,一把年纪流口水....”甚至有的还故意欺负四爷爷,知道他腿脚不利索,有意围着他跑来跑去,骑个小自行车在四爷爷面前晃悠。四爷爷一个六七十岁的人,被一群孩子围着“欺负”,确实有些难堪,可是四爷爷不气也不恼,倒是陪着孩子闹腾。

我见四爷爷被欺负,心里不好受,帮他赶过几次小孩,他却有些不乐意,反而怪起了我,气的我索性不理他了,遇到他也不打招呼。

有一次和家里人吃饭,我趁着酒劲报怨了几句四爷爷:“这老头就是好欺负,还不知好歹!”话没说完,我被二大爷打了一巴掌:“你懂个屁,别乱说!”二大爷这巴掌把我打懵了,我好像才意识到犯了错误。

事后,我有意打听关于四爷爷的事情,但是年纪轻点的人都不知道,年纪大些的人都有意回避。在我不断追问下,终于打听到一点消息:“四爷爷年轻时当过兵,这身伤是当兵的时候受的!”其余的,再也问不出来了。

二、“奇葩”的四爷爷

我对四爷爷的“当兵”经历还是将信将疑的,毕竟四爷爷平常的表现有些不寻常,确实很难和“兵”联系在一起。

1、高度律己

四爷爷十分的自律,生活中有一些极度严格的规范:

四爷爷作息时间十分规律,从我记事起,便是晚上十点前睡觉,第二天六点前起床,起来后绕着村庄走,年轻时一瘸一拐的小跑,年老了拄着棍子溜达,基本是雷打不动,被村里人指点是“怪人”!

四爷爷的家里十分少接客,我和长辈去过寥寥几次,但是每次去都是简朴、整洁,家里用一览无遗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家里没有丝毫多余的东西,用的东西整齐的陈列着,床铺上十分整齐,被子叠的方方正正,褥子拉的整整齐齐!

从四爷爷作息和家里布置来看,确实很像一个兵,但是,除了这些特点外,他的其余行为,和一个兵完全也不像!

2、勤俭过度,上街捡菜叶子

四爷爷虽然是一个人在生活,但是他的家庭条件不算差,每月退休金和各种补贴加在一起得有近五千块钱,另外家里还有地,每年收入可不少。

可是四爷爷生活过得十分的紧巴,衣服洗的发白甚至都磨烂了不舍得换不说,连吃喝都不舍得花钱。

经常能看到四爷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集市上,收罗人家不要的烂菜叶子,一捡就是半车,人家捡菜叶子是喂牲口,他却是自己吃!为此,四爷爷没少被人家笑话:“留着这些钱你也带不走啊,天天抠门的啥呀!”四爷爷就是笑笑,最多来一句:“多好的菜,怪可惜的!”别人就是一阵唏嘘声,大声笑话“抠门老头”!

捡菜叶子也就算了,至少还是刚扒下来的,也不脏,但是四爷爷更过分的是,居然翻垃圾桶!

有好几次见到他翻腾街道上的垃圾桶,从里面捡塑料瓶、铁罐等各种垃圾,明显是捡破烂卖钱。

四爷爷的这种行为让村里不少人议论,生怕他捡出来什么病,成天在背后谈论这老头,弄得我们这些后辈心里十分不舒服,像是虐待了他,逼得他这般“讨生活”。

可是我们明明劝他,阻挠他,可是老头油盐不进,气的家里人都不愿再管他。

3、怂!

四爷爷最让我看不惯的地方就是:怂!按理说,当过兵的人都该是满腔热血,嫉恶如仇的,可是四爷爷在生活中却显得有些优柔,脾气好的不行,成天乐呵呵的,别人欺负到头上了也没啥脾气,让人感觉窝火!

村里人都对四爷爷指指点点,有时候人家都说到脸上了,四爷爷还是乐呵的,不往心里去,说得好像不是他似的。家门口被扔了垃圾,啥也不说捡起来扔了,被小孩恶作剧了,啥脾气也没有,话说“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四爷爷却是连泥人都不如。

要说那些都是小事,没牵扯到金钱利益,忍忍也就算了,可是,牵扯到钱的事,四爷爷也毫不在意。

他家的地被邻居家的地明显占了一拢,明明是分得同样大的地,站在地头一眼,四爷爷家的地像是瘦了一圈。这事被欺负到了头上,他居然不气也不恼,就这么算了,真是窝火!

4、见义勇为、侠肝义胆小老头

当然了,四爷爷也有“高光时刻”,实在想不到,这样“窝囊”的一个人,居然还能见义勇为!

之前一段时间“飞车党”横行,一些早早辍学的社会小青年,整个小摩托车,在路上抢了包、首饰等贵重物品就跑。这些人一般趁着人少,或者到偏僻的旮旯小镇做案。他们仗着自己机动性高,没少做恶。

一次大中午的,村西头刚嫁来的一个小媳妇骑电动车回家,结果被迎面来的“飞车党”拽倒,金耳环、背包被拽跑了,吓得她坐在地上喊。那几个小青年一听,更是乐了,嚣张的不行。

他们“满载而归”,吆喝的准备走人,却不想迎面碰到了四爷爷。

四爷爷不动声色,等摩托车在身旁驶过时,他拽住后座的小青年,一把把他拽了下来。摩托车失去平衡,顿时摔到了一旁。另一辆摩托车见势不妙,立刻停车支援。

四个小青年一看是这样一个残疾老头,自然是不放在眼里,甚至还有些气氛,一个人还拿着刀子比划比划,像是要报复四爷爷。

那时四爷爷刚去地里回来,电动三轮车后面放着铁锨,四爷爷拿起铁锨,抓住锨把,两手握紧,一副“拼刺刀”的样子。原本以为四爷爷只是虚张声势,没想到居然是玩真的。

四爷爷大呵一声,率先动手,只见他左脚往前一迈,锨把顺势一伸,最前面那人没反应过来,边弓着腰叫着蜷缩在地上,四爷爷丝毫没有停顿,锨把往左上一挑,挑掉了那人手里的匕首,随后锨把回收,打到了他脖子上,那人瞬间到地。

第三人叫喊着,攥着拳冲了过来,只见四爷爷稍微一侧身,绕到那人身后,锨把一横,抽到了他的腰上,将其抽到在地。第四人,也就是刚开始被四爷爷拽到地上的那人,吓得不敢站起来了,怂了。

谁也没有想到,表现的一直很怂的四爷爷,居然还有这本事,电光火石只见,打服了四个“飞车贼”,其中还包括带家伙的,四爷爷是真的牛。

之后,关于四爷爷身份的猜测又是满天飞,谁也不敢再中伤、抹黑四爷爷了,一时间,都尊敬起了四爷爷。不过他还是老样子,捡菜、翻垃圾,见到人还是乐呵呵的,依旧没什么架子!

三、四爷爷的光辉历史

有一天上午,村庄里忽然热闹了起来,横幅拉了起来,大红花迎风飘扬,还来了不少车辆和陌生人,这帮人浩浩荡荡堵在了四爷爷家门口。一打听才知道,居然是来表彰四爷爷的!

在做普查的时候,查到了四爷爷的档案信息,四爷爷的光荣事迹曝光了!

四爷爷确实当过兵,这身伤也是当兵的时候受的,他在80年代打过仗,右脚脚踝碎了,嘴角被弹片划开,喉咙是被浓烟呛的,此外背上还有不少伤痕、划痕!

四爷爷当年钻过洞,缺吃少喝的,导致他十分的节俭,丁点粮食也不舍得浪费,所以才经常见到他去捡菜叶子。而因为忍受过太久的孤独,所以喜欢和人说话,喜欢和孩子玩闹!

四爷爷每年都收入也不少,可是家里还是家徒四壁,一览无遗,这些钱去哪里了呢?

四爷爷称,钱都捐了出去,用四爷爷的话说是:“渴着,饿着太难受了,我有吃、有喝啥也不缺,把钱给该用钱的娃娃,让孩子读书,学习!”四爷爷的声音铿锵有力,听的在座的人眼里热乎乎的。

村里人一直不明白,四爷爷既然这么光荣,为何隐瞒自己的过去呢?后来,我了解到,这是四爷爷的痛!

“活着就够了,和其他人比,已经很知足了,还要什么表彰!”四爷爷不愿回忆过去的那段历史,一直隐瞒着不想提及。

其次,四爷爷因为这身伤,怕拖累了别人,一直没有娶妻生子,也是他自己的一个遗憾。一些知情的长辈也不愿提及四爷爷的过去,生怕伤了他。

就这样,四爷爷一直隐瞒着自己的过去,任凭别人指点、中伤也不解释,就这样,被别人误解的越来越深!

要不是四爷爷的光辉历史被曝光,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四爷爷还有这样的经历,谁也料想不到,这个半残的老头,竟然会这般的不平常!

四爷爷是我见过的最低调的人,一身伤痛无悔,散尽家产无怨,深藏功与名,任凭流言蜚语满天飞!

网友四:

我大哥是一名退休老师,今年77岁了,虽说如今每个月拿着几千块钱退休金,但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大哥除了年少时在外求学外,随后这几十年都在我们村居住。虽然他是安徽农大毕业,但文化大革命开始,还没等分配就被迫回家务农,后来成了一名民办老师。

大嫂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两人的相识颇有些传奇,当年大学文化水平的大哥,只相中了朴实无华的大嫂。两人恩爱携手半个多世纪,有一双优秀的儿女。

我们家兄妹五个,除了二哥一家多年前分开另住外,父母带着小哥、姐姐和我,始终跟大哥大嫂一家四口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包干到户,经济刚刚好转,但由于家中老的老、小的小,人口多,又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所以日子过的还是捉襟见肘。

因此,节俭过日子的生活习惯根深蒂固了。即使现在日子好了,经济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大哥大嫂还是过着低调简朴的日子。

为啥说他们生活低调呢?因为大哥除了自己是个退休老师外,他的一双儿女也特别争气,女儿女婿现在也是身价千万,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儿子儿媳都是老师,虽说就在老家集镇工作,但收入也是令人羡慕的。

原本应该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两口,却一直没停止劳动生产。

一、不忘本,不离开土地。

比我小两岁的侄女特别孝顺,很多年前就让她爸妈别种地,跟着她去城里生活,这样她也方便照顾。

但大哥大嫂断然拒绝,他们说土地是根本,他们喜欢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因此,老两口把离家最近的两亩多地留下来了,每年除了种点水稻,油菜,还有其他五谷杂粮,在居住的院子里、院墙外种菜,侄子侄女只要一回老家,车的后备箱每次都塞的满满的,常年供应他们两家的菜油,因为现在交通方便,连蔬菜两家都很少买,都回来摘。

大哥自豪的说:他那里就是孩子们的“菜篮子”基地。

二、缝缝补补又三年。

每次回家,我看到大哥大嫂穿的都是洗的发白的衣服,于是就问: 有新衣服为啥不舍的穿呢?

大哥每次都呵呵笑道:还是穿这个习惯,舒服。

大嫂则说: 每天下地,穿新衣服糟践。

最好笑的是有一次我回家,看到大嫂坐在太阳底下补袜子!

我像看到“怪物”似惊呼:“咋袜子还补啊?穿破了直接扔了呗,又不值几个钱。”

大嫂笑笑道:“看着还行,扔了可惜,就脚后跟那破了,补补能穿。”

大哥接着说:“是,补好多一层,冬天穿着暖和。”

天啊,我被他俩说的接不上话了!

三、节省下的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大哥现在每月工资5000多,大嫂在农村每个月也有几百块钱的养老金,平时逢年过节,儿子女儿除了买东西,也给钱,他们掌握到父母的心理,喜欢攒钱。侄子侄女就是为哄老两口开心。

大哥大嫂每个月的生活费花不了多少钱,因为粮、油、菜都不需要花钱买,他们家有液化气,但很少用,因为他家还有口草锅一直保留着,大嫂平时闲着的时候,就去农户葡萄田拾柴禾,如果家里不来人,他俩还是爱在草锅上做饭。

所以,村里人常年看到的就是我大哥老两口忙碌的身影不是在地里种庄稼,就是在房前屋后种菜,院子一角,还有专门喂鸡的地方。他家的鸡,都是吃青菜、玉米粒长大的,跟他们家的菜一样,纯绿色。

有时候我和侄女回去嘱咐他俩干活别累着,两人总是乐呵呵道: 那是锻炼身体呢。确实是这样的,因为两人勤快,一年到头很少身体闹毛病。

那么,大哥大嫂攒下的钱都干了什么呢?

全用在子女身上。

儿女谁准备投资,或者孩子求学,他们慷慨解囊。每年大哥大嫂会给孙子孙女发“奖学金”和“助学金”,激发孩子们努力学习。

用大哥的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孩子们都很争气,大前年外孙子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去年孙女上了安徽师范大学,老两口每每说到孙子辈,都骄傲的嘴都合不拢。

题主问:在农村,你见过低调的人有多低调?

我的回答就是:

我大哥大嫂就是我身边最低调的人,虽然在农村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他们农民本色始终没变,过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烟火味的生活,他们不给儿女添乱,各自留空间,逍遥自在赛神仙!

网友五:

在我们村子里一户人家,男主人就是个特低调的人,他有三个低调特点如下;

第一点:

整天保持少开口学话,不须说的尽量压制,为人处事全凭两眼观事。还能保持在老婆面前一天也不讲三句话。

第二点:对于钱财更是深藏不露,从不张扬,从不乱借任何人连老婆孩子都不知道他存了多少钱。

第三点:出门理事从不穿新衣裤,裤子屁股后面必须是打有大补丁的,衣服背上也是如此。保持有补丁的衣服才出门。

他的低调特点在八十年代里开始发现,多次赶集路上与他同行时都是看见他穿着补丁衣裤,还老是背着五六十年代的黄旧帆布挎包。开始一两次我不以为然,因为改革开放不久每个家庭也不是很富裕,他这样低调也是说得过去。但是过了多少年,人们穿着打扮大多都能换上新衣服了,可他还一样的保持原样。

一次我对他开玩笑的说:叔叔呀,在集市上你再装穷,穿着补丁衣服就能骗得过那些偷摸扒窃的扒子手嘛,现在的扒子手也会改变方式了,知道装穷的越有钱,专扒窃穿旧补丁衣服人的钱?说完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可也把他逗的开心笑的乐呵呵。

Tags: 农村低调的人 低调的农村人

分享到: